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馬迎雪(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
隨著工業化、全球化的進程,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國際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移民浪潮。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意義上的全球化,更是一種人的全球化。在這種背景下,移民作為一個流動群體,在進入到一個新的國家或社會之后,必然要面臨諸如語言、就業、社會交往等問題,換句話說,移民首先要面臨的是如何適應當地的社會文化,才能最終融入到主流社會中去,因而研究移民的文化適應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華人移民作為國際移民中的一部分,其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歐洲殖民主義國家開始涉足亞洲大陸以前,華人就已飄洋過海,到亞洲及世界的其他地方暫住或定居,尋求謀生機會。隨著全球化推進和各國間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多,華人新移民的數量與規模持續擴大。華人新移民與傳統移民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移民的目標國主要是發達國家。其次,與傳統移民相比,新移民的教育水平比較高,大多以技術人員為主;第三,華人新移民越來越年輕化,尤其是近年來的新移民這個特點更加明顯;第四,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第五,投資環境較好;第六,女性新移民增多。
本文主要是以愛爾蘭華人中的學生簽群體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在愛爾蘭,來自大陸的青年留學生已成為最大的華人群體。在這一群體內部又分為兩大類,學生簽群體和工作簽群體,其中學生簽群體占絕大多數。這部分人一般在愛爾蘭長期居住,具有合法性,然而卻沒有愛爾蘭的身份,沒有永久居住權。他們雖然在文化上適應了愛爾蘭社會,然而卻以一種漂浮性的狀態存在著,體現了一種“落地不生根”的文化適應方式。
日常生活決定了人們在特定時刻的所作所為。愛爾蘭華人較強的流動性、與異文化群體的差異以及該群體內部的多樣化,促使愛爾蘭華人群體呈現一種分散、漂浮性的生活狀態。他們沒有形成所謂唐人街式的聚居區,文化上也沒有同化于當地的主流族群,形成了一種區別于“落地生根”的日常生活適應方式,既保留了自己傳統的日常生活模式,也選擇性地接受了一些當地的生活習慣。同時,愛爾蘭人也在與華人交往中不斷調試??梢娨环N生活適應方式的形成并不是單方面的,而是一個兩者互動的過程。兩種文化可以互相影響,互相借鑒。一方面兩種文化之間維持著固有的界限,另一方面界限又在群體內部不斷被打破,文化不斷被混成、塑造,文化適應也呈現出多樣化、差序化的特點。
經濟生活也是文化適應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華人的職業特點以及由職業決定的收入水平、價值觀與婚姻關系,對華人在居住國的文化適應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愛爾蘭,華人主要從事的是餐飲等服務行業,尤其是華人學生群體從事者居多。很多人親身經歷了工作的辛酸與無奈,同時也見證了愛爾蘭中餐館興衰的歷史。由于學歷與專業的差別,華人群體內部在收入水平、價值觀與婚姻關系方面也出現了參差不齊,因而他們在文化適應的程度上不是整齊劃一的,需要具體分析。
在研究華人文化適應的過程中,宗教與華人的社會生活也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宗教信仰是文化適應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又對文化適應的其他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在愛爾蘭這樣一個宗教色彩濃厚的國家,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是很難進去的,因而基督教可以說是華人文化適應的一個方向和策略,當然也包括精神信仰層面的滿足。同時,華人教會的建立又給華人提供了一個聚集和交流的場所,成為維系華人情感聯系和身份認同的紐帶??梢姁蹱柼m的華人基督徒存在兩個層次的“文化適應”的過程,一方面,基督教促進了海外華人的“本色化”,另一方面,又減緩了他們的“涵化”程度。
愛爾蘭華人移民的這種“落地不生根”的文化適應方式可以說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相似的歷史經歷和對自身及其文化模式的探尋,使得中國和愛爾蘭的合作與交流存在許多潛在的基礎和條件。同時,愛爾蘭的歷史經歷以及多重性和開發性的認同觀,使得大多數愛爾蘭華人對是否融入愛爾蘭主流社會持無所謂的態度,沒有強烈的落地生根的意識。另外,華人社會網絡的特點也使得愛爾蘭華人更容易依靠強關系,妨礙了社會交往的拓展。最后,愛爾蘭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既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移民政策,也沒有對移民模式做出準確的定義,因而在移民群體中并沒有形成很好的積極效應。
可見,愛爾蘭華人對當地的主流文化既不是被動地接受,也不是絕對地排斥,而是有選擇性地進行適應與調整,在移入國的政策環境與自身的發展能力之間,重新建構適合自己生存與發展的社會文化空間。它與以往傳統的華人文化適應模式有所不同。例如東南亞華人 “落地生根” 的文化適應方式。東南亞作為東南亞華人的“第二故鄉”,使得東南亞華人基于一種新的“籍貫”認同而顯示出一定的“整體”族群體特性。而愛爾蘭的華人既不像東南亞華人那樣“喪失其共同的特征而融合于當地社會”,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落葉歸根”,而是選擇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漂浮性的適應狀態。事實上,這也是中西文化碰撞的體現。究竟哪種力量更具影響力取決于多種因素,而這也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中心問題。研究發現,愛爾蘭華人雖然在不斷適應新的文化,但是仍然保持著諸多原生文化的價值觀、習俗以及社會交往方式,從表面上看,華人的文化發生了變異,但其深層的文化認同卻沒有動搖。
【摘自馬迎雪著:《落地不生根——愛爾蘭都柏林華人的文化適應研究》,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7月出版(文章發布時有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