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黃蕙(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人文交流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研究布局,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求我們把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提升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重要支撐的高度去認識。這就要求,國際傳播事業應當認識自身的重要性和全局性,主動配合國家戰略開展國際傳播工作,站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擬定并協同推進遠中近期戰略傳播目標,增強精準高效實施戰略傳播的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倡導全人類公共價值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塑造更為友好的輿論氛圍和國際環境。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戰略傳播體系應從四個方面加強頂層設計。
加強服務大局的戰略傳播自覺
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需要加強服務大局的戰略傳播自覺。戰略傳播要求傳播主體的傳播行為具有主動為國家戰略服務的特點,同時,國家戰略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將傳播作為重要手段和考量因素。
在新時代,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需要國際傳播從業者不斷增強戰略自覺,主動配合國家戰略,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宣介,更好展示中國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這首先,圍繞國家中心工作進行國際傳播的議程議題設置,并結合國際輿論場的變化,適時適當進行議程議題設置的動態調整。其次,增強對國際輿論規律的研究和把握能力,加強對國際輿情的跟蹤和研判,重點研究國際輿論變化的深刻規律和原因,將輿論塑造、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相結合,靈活機動地運用和不斷創新輿論武器和工具,制定實施和及時調整能夠更好服務大局的輿論策略。最后,創新國際傳播工作體制機制,將制度優勢、組織優勢和人力優勢充分轉化為傳播優勢,在多主體、立體式大外宣格局的基礎上,橫向形成跨部門合力,縱向加強組織調度執行力,通過體制機制建設使傳播主體服務大局的戰略自覺和戰略意識轉化為具有操作性的戰略傳播實施機制。
提高統籌內外的戰略傳播高度
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需要提高統籌內外的戰略傳播高度。對于新時代國際傳播事業來說,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工作服務國內大局和國內發展的思想認識。不僅要從國家戰略導向出發,規劃符合國情、政情、社情又融通中外的發展框架,還要應站在統籌內外的戰略傳播高度,整合內外宣資源,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傳播格局,推動傳播業態轉型。要進一步理順內宣外宣體制,打造真正具有國際傳播力的媒體集群,同時整合主流媒體、新興媒體、國際媒體、社交媒體和各類國內外人文交流主體共同服務于國際傳播,發揮多元主體的協同效應。從國際傳播的內容來講,應加快構建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又融通中外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這也是戰略傳播體系構建的基礎工程。
對外話語體系構建關系到我們能否從根本上把握國際話語權,是一個包括政治、學術、文化、媒介等各個層面的話語構建的系統工程。只有站在內外統籌的戰略傳播高度上,國際傳播工作才能夠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進行研究、闡釋和表述,從而更好地將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經驗進行系統的對外宣介。同時,要以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為基礎,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構建具有學理深度的學術話語體系。
制定協同推進的戰略傳播目標
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需要制定遠中近期戰略傳播目標。戰略傳播應當配合國家戰略設置議程議題,發揮輿論塑造的主動性,通過制定較為具體的遠中近期傳播目標,并使遠近目標相互協同、彼此策應、整合發力、系統推進,從而放大其傳播效應。
對于遠期戰略傳播目標來說,首先是要通過對外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的構建,實現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根本目的“國家敘事”,這樣就能將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等重要命題逐漸完善,最終在學理闡釋的基礎上實現宏觀敘事。第二是要通過對外話語創新對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設定較為完整的敘事框架,變散點式傳播為系統傳播,全面闡釋我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全球治理觀、全人類共同價值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
近中期戰略傳播目標應當以國際輿情研判為基礎,研究議程和議題設置的時機時效、話語方式、輿論引導等問題,做到恰逢其時、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一方面要加強我國對全球性議題的設置和引領能力,使之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相匹配,如在氣候變化、全球減貧、綠色發展、多邊主義等議題中應彰顯中國對全球事務發揮的積極作用和引導力量,力爭用融通中外的話語讓中國主張成為全球共識。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對中國議題設置的主導權、定義權、解釋權等,如向國際社會積極宣介“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目標和意義,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內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和新發展格局與國際社會的關系等,做到主動宣介、系統闡釋、突出亮點、積極回應,凸顯中國議題的世界意義和對其他國家的借鑒價值。
加強精準高效的戰略傳播能力
構建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需要加強精準高效的戰略傳播能力建設。戰略傳播要求將有限的傳播資源發揮最大的傳播價值,提高傳播效能,在社交化、分眾化、碎片化的傳播格局中,根據傳播目的精準鎖定目標受眾,采用高效傳播手段,達成預期的傳播效果。因此,在戰略傳播中,傳播目的、受眾群體、傳播方式、效果評估、反饋機制、過程控制等傳播環節構成閉環,并對傳播效果進行量化評估。
首先,精準高效的戰略傳播能力建設需要先進的傳播理念和傳播業態的改變。例如人文交流就是一種新型的傳播業態,具有平等互鑒的先進理念且目標群體精準,應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并發揮機制化作用,特別是促進高層次專家和學者的國際交流,讓“學理性”中國故事的表達主體和場域更加豐富和立體,話語更加生動。其次,精準高效的戰略傳播能力建設需要定制化的傳播策略,需要對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受眾施設不同的傳播策略,使中國故事既有全球化表達的普適性,又充分體現區域化表達和分眾化表達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最后,精準高效的戰略傳播能力建設需要創新的傳播機制。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國際傳播工作主體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發掘和發揮不同主體的國際傳播的資源和潛力,讓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主旋律鮮明且合奏合鳴的進行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ū疚臑楣蕦m博物院開放課題《戰略傳播視閾下的故宮博物院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構建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